-
补体的效应功能和补体级联反应中的后期事件
补体的效应功能和补体级联反应中的后期事件 1.介导炎症反应 斟、C3、C5分解产生的小片段CAa、C3a和C5a作为一种肽介导物(peptidem
-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补体成分激活后产生的裂解片段,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对于补体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补体受体(complementruceptor,
-
补体成分C5(C5a/C5b)
补体成分 C5(C5a/C5b) 补体成分:C5 血清浓度(μg/ml):70 分子量(kDa):190 亚单位(
-
补体成分C3(C3a/C3b)
补体成分 C3(C3a/C3b) 补体成分:C3 血清浓度(μg/ml):550-1200 分子量(kDa):195
-
玻片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反应一般用于未知细菌的定性,所以又称为定性凝集反应。实践中常用于新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定和分型。反过来,也可用已知的细菌抗原去鉴定未知抗体,如鸡
-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1.病原体抗原具有的特点 病毒、支原体、细菌、真菌、原虫等各种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进入体内,属于进化距离很远的外来成分感染,人体
-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宿主因素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宿主因素 1.宿主遗传背景决定了病原体感染的易感性 宿主的免疫相关基因尤其是MHC等位基因多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许多感
-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细菌因素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细菌因素 细菌抗原表位的变构可逃避抗感染免疫的攻击。肺炎链球菌至少有80种以上的血清型,多血清型的同一细菌感染同一个体,可
-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寄生虫因素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寄生虫因素 寄生虫逃逸免疫识别和攻击的方式很多,例如, ①寄生于胞内:疟原虫、弓形虫等在宿主细胞内长期 隐蔽和繁殖
-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病毒因素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病毒因素 病原体可利用各种机制逃逸机体的免疫防御作用。由于病原体导致机体感染引起疾病是病原体和宿主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侵袭力
病原体侵人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防御能力这两个因素。 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有些病原体可直
-
机体抗菌性免疫
病原侵入机体后,由于其生物学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胞外菌感染和胞内菌感染两类,机体对这两类感染的免疫反应是有差别的。 (一)胞外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 1.抗体对
-
免疫中和反应技术(Neutralization test technique):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谓之中和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 ① 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 ②
-
免疫中和反应技术(Neutralization test technique):简单定性中和试验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谓之中和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 ① 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 ②
-
免疫中和反应技术(Neutralization test technique):空斑减少法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谓之中和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 ① 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