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动物模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小鼠模型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小鼠模型,是用小鼠构建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模型。材料与仪器器材:注射器、采血针、EDTA-Na2 抗凝管。试剂:①乙酸
2024-12-17 23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动物模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兔模型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兔模型,是用兔构建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模型。材料与仪器器材:注射器、采血针、EDTA-Na2 管等。试剂:①苯巴比妥钠;
2024-12-17 24 -
血栓性疾病动物模型-多发性脑血栓动物模型
简介多发性脑血栓动物模型,是采用复合血栓诱导剂诱导大鼠多发性脑血栓形成方法制模。原理多发性脑血栓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复合血栓诱导剂诱导大鼠多发性脑血栓形成方
2024-12-17 29 -
血栓性疾病动物模型-急性脑血栓动物模型
简介急性脑血栓动物模型,是采用绿光光照诱导建立大鼠脑血栓模型,这种光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主要是四燠四氯荧光素钠(虎红 B) 在绿色单光作用下产生并释
2024-12-17 19 -
血栓性疾病动物模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
简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是静脉注射胶原蛋白与肾上腺素的混合血栓诱导剂,可致动物血液黏度增加,并处于应激状态,促使肺血栓形成;或将自体血加凝血酶后形成的纤维
2024-12-17 27 -
血栓性疾病动物模型-电刺激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简介电刺激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是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造成局部血管内膜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释放组织凝血因子,从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 1.
2024-12-17 23 -
血栓性疾病动物模型-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简介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是采用聚乙烯管连接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和对侧颈外静脉形成旁路血流。在聚乙烯管中段放置一段丝线或铜圈,当血流通过时,血小板接触丝线或
2024-12-17 17 -
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γ射线照射构建再障模型
简介γ射线照射构建再障模型,是用γ射线等高能射线穿透机体,引起 DNA 损伤,干扰 DNA 复制,阻断有丝分裂,抑制造血干细胞,构建再障模型。造模后,外周血象红
2024-12-17 23 -
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苯致骨髓抑制构建再障模型
简介苯致骨髓抑制构建再障模型,是利用苯类化学物质对骨髓的强抑制作用,构建再障模型。原理苯致骨髓抑制构建再障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苯类化学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后,在骨髓富集
2024-12-17 18 -
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白消安致骨髓抑制构建再障模型
简介白消安致骨髓抑制构建再障模型,是利用白消安的骨髓选择性抑制作用,一次性超致死剂量给药或多次小剂量给药,均可导致造血干细胞、骨髓微环境的抑制,构建再障模型。该
2024-12-17 20 -
甲状腺功能减退动物模型-先天性甲减模型
简介先天性甲减模型,是在胚胎期切除甲状腺或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动物甲状腺素合成或(和)释放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落后为主的先天性障碍,可产生
2024-12-17 22 -
甲状腺功能减退动物模型-抗甲状腺药物诱导甲减模型
简介抗甲状腺药物诱导甲减模型,是用抗甲状腺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球蛋白及酪氨酸残基的碘化,抑制一碘或二碘酪氨酸的偶联缩合反应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原理抗甲状腺药物
2024-12-17 30 -
药品生物制品成品检定常用动物实验-乳鼠试验
简介乳鼠试验是指使用小鼠尚未离乳幼鼠进行的一类动物试验。原理乳鼠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乳鼠因其机体发育尚未完善,被广泛应用于病原体致病性和毒理学等实验中,特别在药品检
2024-12-17 57 -
甲状腺肿动物模型-高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
简介高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是用小白鼠构建的高碘环境下的动物模型。原理高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在高碘环境下,机体为尽可能多地贮蓄碘,便把碘合成胶体(无
2024-12-17 26 -
甲状腺肿动物模型-低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
简介低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是用大鼠构建的碘缺乏动物模型。原理低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是,碘缺乏时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反馈性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素
2024-12-1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