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沉淀反应—加热沉淀蛋白质
【实验原理】 大多数蛋白质在加热时,由于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丧失其稳定性,因此变性凝固。蛋白质的热变性作用与加热时间平行,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短时间加热可引起凝固
【实验原理】 大多数蛋白质在加热时,由于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丧失其稳定性,因此变性凝固。蛋白质的热变性作用与加热时间平行,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短时间加热可引起凝固。加热时,盐类的存在及溶液酸碱度对蛋白质的凝固有很大影响。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加热时凝固最完全、最迅速。在强酸强碱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虽加热也不凝固。但溶液中若有中性盐存在,则蛋白质可因加热而凝固。 【 试剂 】 1.蛋白质溶液(与双缩脲反应相同) 2.1%醋酸溶液 3.10%醋酸溶液 4.10%氢氧化钠溶液 5. 饱和氯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 取试管4支依下表所示添加 试剂 。
试剂 | 管号 | |||
1 | 2 | 3 | 4 | |
蛋白质样液(ml) | 1.0 | 1.0 | 1.0 | 1.0 |
1% 醋酸,滴 | 1 | — | — | — |
10% 醋酸,滴 | — | 10 | — | — |
10% NaOH,滴 | — | — | 10 | — |
蒸馏水,滴 | 10 | 1 | 1 | 11 |
现象 |
加毕混匀,观察各管的情况。然后放入沸 水浴 中加热10分,注意观察比较各管的沉淀情况。其中2号管溶液接近于蛋白质等电点,最不稳定,最先沉淀;其次是第一管;3号和4号管因在较强的酸或碱下,蛋白质带有大量的电荷,虽然加热也不沉淀。向第三管中加入少许饱和氯化钠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