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的组成
由于细胞表面标志、单克隆 抗体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发现越来越多的膜表面分子和蛋白分子属于Ig超家族,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分子,免
-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
由于免疫系统中任何一方缺乏或功能不全导致的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性障碍,称为免疫缺陷,由此而导致的临床症状称为免疫缺陷病。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
-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杂交瘤是用人工方法使骨髓瘤细胞(纯系小鼠的腹水瘤型浆细胞)与已用抗原致敏并
-
ELISA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
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ELISA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 件。ELISA的操作因固相载体的形成不同而有所差异,国内医学检验一般均用板式点。 本
-
用于细胞过继治疗的几种免疫效应细胞
用于细胞过继治疗的几种免疫效应细胞 1.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LAK是由IL-2等细胞因子在体外刺激,由外周淋巴细胞诱生的具有非特异性
-
免疫荧光标记样品
用于流式细胞 仪检测的常用荧光素有FITC、TRITC、Cy3、Cy5,PE和PI,在以上各种荧光染料中,PE荧光最强,适用于弱表达抗原;FITC最便宜,适用于
-
常用抗原的修复方法
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1)抗原热修复 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选用微波炉抗原修复、高压锅抗原修复或水浴高温抗原修复。抗原热修复可选用各种缓冲液,如
-
牛痘苗(vaccinia)
用以预防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天花的一种有效疫苗。是继中国人发明人痘苗 200年后,由英国医生詹纳( E.Jenner)于 18世纪末发明的。由牛痘病毒
-
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向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使机体自己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向机体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使机体产生抗破伤风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出现较慢,人工接种后需经1
-
免疫接种(immunization)
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用于免疫接种的免疫原(即特异性抗原)、免疫效
-
染色体分选(chromosome sorting)
用流式细胞计分选特定的染色体,基本过程与细胞分选相似。不同的是,要用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同特异染色体结合,使待分选的染色体带上标记。在染色体分选中,使用的探
-
抗毒素(antitoxin)
用类毒素或外毒素多次免疫马,待动物产生大量抗毒素后,取其血清并提取免疫球蛋白精制后所得的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细菌外毒素所致疾病,也可用于应急预防。目前常用于临床
-
单克隆抗体技术:抗体检测
用检测抗体的方法从杂交细胞中筛选出生产指定抗体的杂交株是很重要的。检测抗体的方法很多,从沉淀反应到放射免疫测定。由于细胞培养液中的抗体浓度通常是很低的,而且传统
-
硬皮症
硬皮症的发病原理仍然不甚清楚,但可观察到体内有不正常的纤维化反应及血管壁增厚所导致的血管腔狭窄现象。 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包括: 出现雷诺氏现象(即在干冷天气时,肢
-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早期的免疫治疗主要是注射疫苗及抗血清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随着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