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浏览恩派尔生物资料网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验方法 > 免疫技术

免疫技术

检验科专家谈肿瘤标记物检测:细微之间切断癌魔的嚣张气焰

2025-07-23 免疫技术 加入收藏
不久前,一篇主题为“上海市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新闻,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内因与外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癌魔的气焰十分嚣张,因而早发现

 不久前,一篇主题为“上海市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新闻,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内因与外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癌魔的气焰十分嚣张,因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然而,肿瘤标记物检测真能第一时间发现癌魔的动向吗?罹患同一种恶性肿瘤的患者,恢复情况则大相径庭,这是为何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刊采访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孙奋勇教授,专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细微之间”的差别。

[疑惑]

 

 

肿瘤标记物检测连年正常癌症为何悄然来袭?

提到癌症的早期发现,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是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的你,就会觉得“万事大吉”;若有某一项或某几项结果超标,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的状况。肿瘤标记物检测真能第一时间发现癌魔的动向吗?

 

 

[镜头]

 

 

自从过了知天命之年,老季就对年度体检非常在意,特别是肿瘤标记物指标。每次拿到报告单,首先查阅的就是CEA和AFP两项。虽然CEA的全称是“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记物,但听说它的灵敏性并不是很理想,因此老季在体检套餐之外自费加做了另外几项肿瘤标记物检查。一连数年,诸项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然而令老季大感意外的是,最近由于出现持续性的无痛血尿而去医院就诊,检查结果却是晴天霹雳般的三个字“膀胱癌”。为什么肿瘤标记物检测连年正常,癌症却悄然来袭呢?

 

 

[分析]

 

 

提到肿瘤标记物,相信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报出个七七八八来,诸如CEA、AFP、PSA、CA19-9、CA242、CA125、CA15-3等。至于这些复杂的字母和数字组合代表是怎样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大多数人就不甚了了。即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搜索引擎提供的答案也莫衷一是,很多网站都是模棱两可地写着“××指标升高可能存在肠癌、胃癌、肝癌等……此外,部分良性肿瘤、炎症性疾病,也可导致××指标的升高……”要是追问某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值升高,到底指向哪一种恶性肿瘤,如果不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旁证”,即便是专科医生也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普通人群若是将早期发现癌症的希望都寄托在肿瘤标记物上,则完全不是科学的态度。

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临床价值究竟几何?是灵敏的“警示信号”还是可有可无的“鸡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孙奋勇教授从专业角度给出了建议,所谓肿瘤标记物,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多为肿瘤细胞(或某些发生非肿瘤性病理改变的细胞)所产生和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通常为糖类抗原、酶或激素等。正常人血液(体液)中肿瘤标记物的含量极低,而肿瘤患者(或某些非肿瘤性疾病)相关指标则会出现异常。但是,以上所说的只是一般情况。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记物除了极个别(如AFP、PSA、CEA)外,其余的无论是灵敏性还是特异性,都够不上临床上所说的“金标准”。可以说,肿瘤标记物异常并不意味着必定患有肿瘤;肿瘤标记物正常也不代表一定“安全”。从医学科学角度来评价,常规的肿瘤标记物检测,更多地用于已确诊患者的病情监控。通常情况下,已确诊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或内分泌等治疗,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相关肿瘤标记物可逐渐降低,部分患者甚至恢复正常。一旦肿瘤复发或转移,往往在出现影像学可见的病灶之前,肿瘤标记物便会再度上升。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