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行业标准-乙型肝炎酶免疫检验方法(推荐二步法检测)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 , HBv )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对乙肝的诊断主要以实验室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 HBsAg )为主,检测方法主要有酶免疫法、反向间接血凝法、放免法、化学发光法、免疫荧光法等,目前应用较广、较普及的是酶免疫法。本标准所使用的缩略语为HBV 、HBsAg 。
本标准从2002 年7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其敏、全文斌。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04-20 批准 2002-07-01 实施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免疫检验方法
WS / T 223 一2002
Guidelines for enzyme immuno 一assay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清HBsAg 酶免疫检验方法(两步法)中相关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基础、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研究中血清HBsAg 测定。
2 方法选择
2 . 1 常用方法
HBsAg 的酶免疫检验方法根据反应模式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方法。“一步法”是将待测样品和酶标记抗体同时加人到反应孔中进行反应,从而达到快速的目的;“两步法”则是先将样品加人到反应孔中,待反应结束后再加人酶标记抗体,从而使待测样品的“捕获反应”和酶标记抗体的“酶联反应”分开进行,因而反应更加稳定、重复性也更好。
2 . 2 推荐方法
由于“一步法”存在产生“前带现象”的可能,故在本标准中不列为推荐方法;本标准推荐使用酶免疫“两步法”。
2 . 3 方法原理
本标准推荐使用酶免疫“两步法”检测HBsAg :将抗HBs 的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或多克隆抗体(简称多抗)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等固相载体上,加人待测血清,如其中含有HBsAg ,则可与固相上的包被抗体结合;洗板去除不参加反应的无关蛋白成分后,加人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株抗体使之与血清中HB 、Ag 反应,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包被抗体一血清中HBsAg 一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即双抗体夹心);再加人底物后,酶催化底物,产生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反应颜色的深浅可判定血清样品中HB 、Ag 的有无及相对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国内目前已有成套的试剂盒供应。
显色反应底物液可选用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 。OPD)过氧化氢(H202 。)溶液(简称OPD )或3 , 3 ' , 5 , 5 ’-四甲基联苯胺(3 , 3 ' , 5 , 5 ’一Tetramethylbenzidine , TMB )-H2O2 溶液(简称TMB )。使用OPD 时,可选用2mol / l的硫酸(H2SO4 )作为终止液,比色时选用492nm 作为测定波长;使用TMB 时,可选用2 mol / l的盐酸或2 mol / l 的硫酸溶液作为终止液,比色时选用450 nm 作为测定波长。注:国内市场目前亦有HBsAg 检测的快速酶免疫试剂盒供应,该试剂盒系加有标本加速剂和酶标记抗体加速剂,可达到快速反应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各生产厂家的试剂盒说明书。